• 单位名称
  • 编号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环保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资讯
文字:[大][中][小]
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争议与合作并存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4 9:43:51       浏览次数:       分享至:

如果套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来形容2021年,那就是:世界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脆弱的星球正命悬一线。


但如果用一些积极的气候变化研究学者的话来说,2021年算是碳中和元年。这一年,国际社会迈向碳中和的步伐更快,让人们看到了穿过低迷的2020年后重燃的希望。


这一年夹杂着人类太多复杂的情感:对地球家园的忧思,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怅然,对绿色经济复苏的向往……这丝丝缕缕都让2021年变得令人难忘。


变化: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人类越来越难以招架


极端天气之下,无论是大洋一隅的小岛国,还是地域广袤的发达国家,都未能幸免。


2021年,是被气候灾害词汇刷屏的一年。洪灾、山火、暴雨、热浪、飓风……单拎出哪一个词,背后都有令人叹息的故事。


这个12月,美国肯塔基州等中部多地两天之内遭遇40多场龙卷风侵袭,71人丧生。不论是在寒冬中痛失仅3岁孩子的母亲阿卢巴希,还是在肯塔基州一家蜡烛厂正因圣诞节订单通宵加班的工人们,他们都没能预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


近年来龙卷风似乎越来越多地以集群的形式出现,而在美国大平原地区,龙卷风多发的所谓“龙卷风通道”正在向东移动。对于其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气象学家尚未给出明确答案,但由龙卷风灾难带来的惨痛代价再度挑起美国国内有关气候变暖的争论。


变化不止发生在美国。印度洪灾频发,希腊山火肆虐,欧洲多国、中国郑州连降暴雨,多国夏日高温热浪、越来越多的飓风和龙卷风,极端天气灾害的突袭让不少家庭一夜间变得手足无措,让无数个地区开始省思。人类对于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灾害,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招架?如果没有,拿什么补救?


共识:多边主义正在回归


2021年无疑是多边主义“丰收”的一年。双多边进程正在以掷地有声的影响力感染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这一年,也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贝宁驻华大使西蒙·阿多韦兰德说,“50年前,非洲国家很自豪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当时整个非洲都在热烈庆祝。50年来,中国在联合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推动多边主义,倡导所有国家合作。一些国家想要世界上只有一种声音,而中国带来了不同声音。”


这份践行多边主义的真挚,不仅体现在中国向很多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疫苗,也体现在中国在弥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分歧、促进双多边对话方面。


全球适应中心项目官员Selamawit Desta Wubet 告诉记者,“中国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和部署经验无疑将释放非洲大陆的清洁能源潜力。中国是用实际的、积极的行动践行多边主义。”11月底,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这令她感到欣喜。


后疫情时代,人类需要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真正多边主义。在2021年,韩国、日本和中国相继承诺将遏制海外煤电项目发展,以一种更加同频的“默契”诠释多边主义。4月,韩国表示,将终止对海外建设煤电厂的公共投资支持。6月,日本表示,将在2021年底前停止为境外煤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逐步停止对所有海外化石燃料项目的支持。9月,中国宣布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亚洲国家为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当然,这一年还诞生了更多的多边主义产物:10月,在中国昆明,诞生了体现196个缔约方寻求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共识的《昆明宣言》。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中美两国代表经过连续48小时的谈判,超出预期地达成了凝聚着中美最新共识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这一年,更多的国家跨越了时差和距离,正在回归多边主义“大家庭”,也有一些国家尝试着刷新多边主义的“天花板”。


分歧:关于地球未来的讨论有纷争,也有对抗


一边,多边主义正在逐渐回暖,但另一边,也有个别国家打着多边主义旗号,搞“排他性俱乐部”。这一年,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以意识形态划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分歧也更加明显。


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形容,“一些国家热衷于对多边主义作出口头支持、纸上承诺,但一落到具体行动上,就会露出单边主义、霸权霸凌、强权政治的真面目。这就是典型的‘伪多边主义’。”


在今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印度学者维贾·普拉沙德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番言论曾经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是你们(发达国家)把煤炭强加给我们,是你们让我们如此依赖煤炭,然后你们走了,现如今却对我们居高临下。1992年,我们在里约签订了公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今,你们只喜欢谈及“共同”的这一部分责任,却鲜少关心为何我们的诉求——“但有区别的”责任。你们把发展中国家当做自己的代工厂,却指责这些国家是碳排放的制造者,这不公平。” 维贾·普拉沙德激动地说。


这种横亘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鸿沟正让各方对于世界未来的讨论有了分歧,也有了对抗。


COP26期间,中国代表团随团专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感触良多。“某种程度上,美欧及部分小岛屿国家形成了围堵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排放大国的氛围,要我们提高减排力度,做不到就抹黑,实在不行就让我们背锅,试图孤立,这些是我当时深刻感受到的。”


盲目地要求统一步调,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缔约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对很多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对气候变化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留在2021未能解决的分歧不少,但被2021写进去的共识也足够精彩。2021年,世界有撕裂、有对抗,也有团结、有合作。各方在变局中激烈博弈,也在艰难跋涉中守望相助。回望来时的路,谁努力、谁徘徊、谁甩锅、谁坚持都会被世界的镜头一一记录下。我们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登录

在线申请

  • 企业名称:
  • 联系手机:
  • 联  系  人:

信用管理师

国家资格查询:zscx.osta.org.cn
孟 斌 编号:1617000000213731
李 亮 编号:S000032000013203000093
会计师 编号:12034074
注册环评工程师编号:D20210900022100015

会员注册

用户名:
密 码:
确认密码:
真实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手机:
邮箱:
QQ:
地址:
企业名称:
验证码:
 
x